2023年4月25日,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福州中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
会上,福州中院发布了《福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年)》白皮书及福州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
福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福州知识产权庭法庭庭长朱玲代表福州中院向社会各界通报了2022年度福州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福州知识产权法庭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庭长欧晓红对十大案例中的重点案例进行了介绍。
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市监局、部分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市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代表以及多家省、市企业代表以及《光明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法治报》、东南网、《福州日报》、福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应邀参加发布会。
一年来,福州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心,更新审判理念、改进审判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知识产权司法裁判示范效应充分发挥
白皮书显示,福州法院持续推动完善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在打造知识产权审判高地上下功夫、做文章,凸显特色,成果斐然。2022年,福州两级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与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3258件,审结3062件,结案率93.98%;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43件,审结39件,结案率90.69%;受理行政案件2件,审结2件,结案率100%。其中,一审知识产权案件3106件,占总收案数的95.33%。各类案件结案数保持上升,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为97.38%;审限内结案率99.75%。
福州法院从优化技术类案件审理、强化商业标识保护、支持文创成果传播利用等角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2年,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702件,审结648件,平均审理周期为141天,短于法定的审理期限。受理涉外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43件,占同期案件受理数的6.12%。受理涉标准必要专利的侵权、许可使用费纠纷案件8件,其中纠纷双方均为外国主体的案件3件;审结涉及国际知名品牌“卡地亚”“万国”“纳益其尔”等的商标侵权案件,加大对知名商标品牌的保护力度,规制恶意攀附行为;深入调研非遗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针对福州传统工艺产品脱胎漆器等开展走访座谈,与非遗传承人共议传统技艺在当代商业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聚焦传统与创意、继承与发扬等前瞻性问题,取得良好反响。
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不断优化
自2022年5月1日起,福州地区增设福清市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法院,并对原有的管辖布局进行了调整,从审级分配、地域集中、便利诉讼等方面对原有的管辖布局进行了优化,形成“三院各辖四区县”的一审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为进一步培植壮大福州法院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产权保护各级全面延伸拓展
2022年4月,福州中院与榕城海关、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版权局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福州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并推动“福州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在福州法务区挂牌落地。在此基础上,福州中院与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会签《福州市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协同管理及侵权违法信息共享协作备忘录》,为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侵权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落实具体工作举措。
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精准助力
福州中院主动在协同发展区内开展各种便民利民司法服务,包括新设福州知识产权法庭“三明巡回审判点”等。同时针对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内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特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为当地产业发展献力献策。2022年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到三明开展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调研,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田野调查”,听取种业公司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丰硕成果。
新闻发布会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福州法院站位全局、强化担当、先行先试,围绕着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高地的愿景,加大对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技术成果的保护力度,结出了丰硕的司法创新实践成果,希望福州法院保持优势、久久为功,为我省我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